(下)
吕洪年 马来法 吴露生
三是省厅把关。记得2015年9月,那时我在北京住院治疗,我借省道德模范表彰会的机会,一带两便,回杭州主持了第三批国遗第二批书目审稿会。在杭州新世纪大酒店,浙江摄影出版社潘邦顺总编,以及他精干的工作团队、副总编景迪云,编辑室主任张宇等,省非遗专家林敏、祝汉明、许林田、李虹、季海波等参加,我们一起对本批次30本书稿的目录再审,目录很重要,所谓纲举目张!还有,每一本书的项目简介,将印在封底,这段表述也是眉眼,要画龙点睛。但是,往往这段话,原稿都很概念,都大同小异,都是“奇葩”,都是有“重要价值”,都是“重放光彩”!我们的讨论,有些时候是很热烈的,各抒己见,当然也九九归一,最后我和潘总来拍板。
2015年9月,王淼老师坐着轮椅参加国遗丛书审稿。
我省每一批上榜国遗的项目,都是名列全国榜首,上榜项目数量较多。我们会根据每一批国遗项目书稿材料积累、书稿成稿程度,分批次分阶段组织编审出版。对每一批次出版书目,我们都要在专家专业把关、出版社出版业务把关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书稿纲目再审,并对书稿编撰中有关疑难杂症问题会诊、拍板。
四是国家专家把关。浙江不少非遗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与国家专家的慧眼识珠和鼎力支持分不开的。在这套丛书的编撰出版中,我们也注重向国家专家求教。譬如梁祝传说,文化遗存地多,这些遗存、遗迹主要集中在浙江宁波、上虞、杭州,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和河南汝南等四省六地。对于这个项目的撰稿,国家专家指出,要搁置故里争议,实现传承共享。专家画龙点睛的指导,提醒了浙江各相关项目保护地,注重进一步挖掘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突出项目历史和时代特征,增强了书稿的厚重感,提升了书稿的辐射力。
六、筑起新的文化长城。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历时20多年,在全国老一辈文化艺术工作者齐心协力下,全国民间文艺十大集成志书完美竣工,共298卷(400册),可谓鸿篇巨著!社会公认“十部文艺集成:修筑了文化的万里长城”!
自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浙江入选一至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共217项,近15年来,一项一册,全部编撰出版!这217本书,成为浙江省非遗文献馆的镇馆之宝,这一沉甸甸的成果,经过精心设计,以“BOOK”造型在非遗文献馆C位美丽呈现。
这套丛书的编撰是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高度重视。历任厅领导对这套丛书的编撰都很重视,杨建新厅长对丛书编撰提思路出主意,并对丛书的开本、版式、规格、图文、封面、纸张等方面都有具体指导;金兴盛厅长担任丛书编委会主任,主导编撰工作,将丛书编撰作为我省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工程来推动。褚子育厅长特别强调,要通过丛书编撰,梳理总结提炼浙江传统文化基因,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
厅分管领导对丛书的编撰都很重视。特别是陈瑶厅长,在非遗工作需要深入深化的关键转型期开始分管兼管非遗工作,具体领导浙江非遗取得了国遗申报“三连冠”、“四连冠”,对于非遗保护发展和这套国遗丛书的编撰倾注了大量心血。
陈瑶 时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
这套丛书,工作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任务难,要求高,必须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地领导重视,专家倾心投入,非遗干部担当,非遗传人自觉,财政大力支持,各界共同努力。
回想浙江非遗代表作丛书第一批国遗书目出版招标,时任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蒋恒说,要不惜血本拿下这套书,不为经济效益,只为社会效益,要做成精品,要获奖!摄影出版社管慧勇社长,认为这是一套值得大家为之付出心血和激情的丛书,出版这套丛书,这是出版社担当文化传承的使命!
这套丛书的作者,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写书稿,要他们做到一次“齐清定”,书稿达到思想性、科学性、通俗性和文化积累性这“四性”,那真也是难为了大家。摄影出版社潘邦顺总编,他跟我一样很劳心,对这套丛书亲力亲为,重要的方面和环节亲自把关,对每一本书的纲目、封底项目简介、封面图片等关键要素,都会斤斤计较,郑重其事。他善于画龙点睛,往往一句点化使整个表述生辉夺目。出版社的文化编辑室林青松、张宇先后负责丛书编撰事宜,他们对每一本书稿,都会注意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
浙江摄影出版社 潘邦顺 总编
讲解非遗代表作丛书编撰
有些地方,乡镇街道也组织编撰非遗丛书。宁波组织编撰《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系列丛书——甬上风物》,全市149个乡镇,每个乡镇一本普查报告,149本形成系列,全部出版。
这是新世纪、新时代精神家园守护者心血汗水的结晶,是一代非遗人荜路蓝缕、薪火相传历程的真实写照。他们是传承历史文脉、传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和脊梁。正是由于他们的执着与坚守,才有今天的累累硕果。
历史文脉的发掘,非遗集成志书的编撰,成为民族文化护根人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增添了一块块厚重的砖石。这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的重要工作,使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七、延续浙派文脉。
浙江省委车俊书记在浙江非遗代表作丛书总序中指出,“历史在赓续中前进,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我们要以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觉,进一步深入挖掘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不断满足浙江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浙江人民的精神家园。”
浙江省长袁家军在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要“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挖掘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等丰富内涵”,“传承弘扬浙学文脉”。
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做现代文明的传播者,也应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培养有优秀文化基因的新一代的历史重任。
有位专家说的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体创造,承载着群策群力的印记。
保护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因为这些文化遗产就在他们当中。而最重要的“参与”,就是传承弘扬。在探索和坚守的道路上,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担当!
浙江省国遗丛书,这套“之江国粹”,不仅是留给后人的一部丰厚的文化遗产,也是今人继承、发展、创新的基础资料。开发利用。这项工作必须做,而且还要做好,因为它关乎历史传承、关乎民族凝聚力、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4年6月,全国非遗保护出版成果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莅临展览,我和同事季海波具体负责浙江展区,巧遇黄部长。黄部长愉快地与我们回忆起当年全国非遗普查现场会在象山举行,浙江非遗普查成果展览声势浩大的场景!我向黄部长介绍这次展览中我省“重磅推出”的《浙江国遗丛书》,黄部长指出,这套丛书见证历史、文化抢救、当代意义“三重价值”,我们要有眼光、有远见,传承好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血脉!
2019年6月20日,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先生来浙江考察,我们见了一面,我向他汇报浙江国遗丛书已全面出版,这套书缘于他的指点;也向他汇报了褚厅长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情况。王部长说,浙江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国遗项目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套丛书,为全国起到了好的示范。王部长希望我们还要注重这套丛书的后继宣传,注重出版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运用。他对浙江文旅融合从文化基因解码开掘,表扬这个切口很好,文旅的改革发展,这个大主题要从小切口深开掘;表扬浙江文旅有“抢制高点”的境界,鼓励解放思想再接再厉大胆而坚定地走下去,为全国表率!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博大精深,217项国遗也只是沧海一粟。不少珍贵史料肯定仍在一个我们所未知的世界隐藏着。
随着非遗保护的推进,还会有第五批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相信我们这套浙江国遗丛书还将继续编撰下去,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使丛书撰写的成果更客观、更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解读“之江国粹”,也是浙江文化基因解码的研究成果,这套丛书的后续运用,我们更要做好,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浙江样板。我们任重道远!
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一代接一代后来者自觉的认知和尽责。
在非遗的发展史上,要记住这些为历史续谱的人!
马仙非遗文化交流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电话:139-1153-0558
E-mail:
Copyright(c) 2020 www.mxwh.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