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景宁召开马仙文化发展论坛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县政协主席张峰出席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利海参加,县政协副主席叶毅青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叶明生等专家学者,就马仙文化的起源与传承、保护与发展、在乡村文明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等主题作主旨发言,对景宁马仙信俗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和经验分享;与会部门、乡镇、县马仙非遗研究会代表结合工作实际为弘扬马仙忠孝文化作交流发言。
张峰在讲话中指出,马仙文化是中华民间文化的一块瑰宝,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认识马仙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品牌影响力,准确把握非遗申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传承好、挖掘好、利用好马仙文化,推动马仙文化在景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峰强调,要认真汲取,全力做好马仙文化与非遗申报的相关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加强与专家组的沟通交流,用心汲取本次论坛研讨的意见建议,深入谋划、协同发力,全面挖掘整理马仙信俗文化文献资料,科学高效精准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梳理编制申报工作。要着眼发展,持续推进马仙文化与景宁文旅的融合应用。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完善提升马仙文化节平台,做大做强马仙非遗文创产业,发展壮大特色民间信俗文化旅游业,促进马仙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景宁蓬勃发展的经济优势。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叶明生;温州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林亦修;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秋;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副教授袁泽锐;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洁;福建师范大学陈韬名,温州大学研究生康楠。
叶明生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马仙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在景宁,在鸬鹚,这是大家共知共识的。但是,由于地缘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局限,我们的宣传力度没有达到一个高度,导致大家对马仙文化是懂非懂,是知非知,真正的马仙文化历史,文化渊源,文化底蕴,文化价值,很少有人深入去探讨。今天是马仙文化申国遗研讨会,我们应该共同来理解马仙文化,应该尊重历史本来面目,寻求本质的东西,文化在哪?价值在哪?马仙文化的核心是“孝德”,是建立良好的婆媳关系。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这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关系,处理好了,这个家就兴了,处理不好,这个家就败了。家庭和谐,国家才更有希望。做马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大家共同创造条件,共同努力,确保马仙信俗国家级申遗成功。
林亦修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马仙信俗的研究及马仙信俗国家申遗交谈了意见。他提出,马仙信俗的传播,自唐朝以来,其传播动力是相当明显的,我在研究中发现,明代银矿开采,应该是马仙信仰非常重要的一个传播动力,因为在这一时期,有很多景宁人走出去了,有相当一部分人迁居到温州一带,这与马仙信俗的传播有密切的关联度。根据2012年温州市民宗局做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基本情况的调查显示,整个温州市20平方米以上的马仙信仰场所有160处,期中泰顺最多,有75处,平阳有36处,文成有19处,苍南有17处,其名都叫“马仙宫”。林亦修教授还指出,要从神史、庙史、文史、人史、社史(境史)、仪史这六大要素来考察马仙信俗的起源与传播,这样就更具研究价值。
陈秋教授多次来景宁作田野调查,她在发言中说,马仙信俗从久远的年代,一直走到现在,在信众心中的位置非常崇高,通过女神的力量,增加了地方社会“共同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信众之间的和睦共处甚至生产结盟也很明显。今年七月七我走访了鸬鹚殿、葛山村,所见的“迎神节”呈现出非常有序的社会秩序,体现了农村通过“仪轨”达成的高度凝聚。这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真实价值。
吴洁研究员对马仙信俗与乡村文化作了探讨发言。
与会的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从不同的工作角度,交流了对马仙信俗的看法,并就支持马仙申遗工作作了表态发言。
县非遗中心主任项莉芳阐述了马仙信俗申遗工作的基本流程与要求,并表示一如既往地支持马仙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不负众望,未来可期。
县城建局书记、鸬鹚乡党委原书记严家远在发言中说,我在2011年至2015年在鸬鹚乡工作,我对马仙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听了各位教授专家的发言,结合我在马仙故里鸬鹚项工作的经历,谈点我的感受。从2011年到今天,我分析了一下,在马仙文化发展进程中,有几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根据这几个时间节点,可划将马仙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2年,将马仙祖殿的管理权从私人手中收回到大众集体的手上,之后乡里连续举办了鸬鹚马仙文化节;期间2016年成功申报了省级非遗,乡里建立了马仙信俗非遗馆。第二个阶段是2019年,成立了马仙非遗研究会,这是马仙文化标志性的事件,同时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开辟了马仙文化阵营,加强了与马仙信俗发祥地柘荣,以及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马仙信俗区域的交流;二是聚力开工建设马仙祖殿,这是马仙信俗文化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千秋大业。第三个阶段就是今天,我们开始谋划国家级申遗,这是弘扬马仙文化的新起点,也是我们传承马仙文化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线上。严家远还说,我对马仙文化申报国家级非遗充满信心,理由是,第一,党委重视,今天会议是政协最高规格的会议,人大、政协领导出席,专家学者到会。我们还有一个极其难得的契机,就是丽水市委8月10日召开了“市委文化工作会议”,这样的会议,在丽水应该尚属首次,非常难得。市委书记胡海峰在讲话中提出,以文育人,以文塑城,以文赋能,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转化,这给我们传承马仙文化带来了新启示,马仙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功能都非常强大。第二是将马仙文化步入了专家学者的研究快车道。第三是马仙非遗研究会的工作全力投入,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最后,作为城建职能部门,我们将全力支持马仙信俗申报工作,让马仙信俗在育人、塑城、赋能上发挥更大作用。
蓝明法先生以“传统马仙文化的时代表达”为题作了交流。他说,马仙是本土成长起来的“神仙”,千百年来信众遍及浙闽,香火久盛不衰,形成了独特的马仙信俗文化。作为景宁人,我们大都是听马仙故事长大,马仙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他从马仙信俗文化精神内核、传统表达方式、地域走向、传播方式等方面作了交流,他认为,马仙信俗的现代表达既要承袭,也要纠错,一些明显不当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过来,这样才有利于马仙文化的弘扬。
鸬鹚村书记(主任)何振亮结合鸬鹚马仙传承的做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各界人士聚焦鸬鹚,发现鸬鹚,共同做大马仙文化,为鸬鹚的发展添力加彩。
县人大副主任钟利海发言中提出,浙江的文化更多是为经济服务,促进了浙江经济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我们要建立新的文化含义并有适合的延伸,马仙文化是最符合农民特点的乡村文化,如诚信友善,就是通过孝文化来表达,护国就是爱国的表达,这非常贴切。乡村文化振兴,就提倡孝老爱亲,诚信守信,促进男女平等,这就是我们所景仰的马仙形象。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靠什么?这也需要有新的途径。农村就两个节最热闹,一个是清明节祭祖,二是以马仙为核心的“迎神节”,充分展示了自发而独特而的传播仪式,对振兴乡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为祖殿,标志性的建设要做,标志性的成果要挖掘,祖殿建设和国家级申遗就是我们今天要花力气去做的大事。
县政协原副主席尤建平在交流中指出,景宁的地域文化确实不一般,唐朝的马氏天仙、慧明和尚,宋朝的菇神吴三公,建造于公元627年的金仙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这些灿烂的文化,都诞生在景宁,我感觉到非常神奇。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景宁人,应该有文化自信,全国集仙、神、僧于一体的地方,我看还真的很难找到。特别是马仙祖殿在建,这是赋予景宁塑造独特文化瑰宝的历史机遇期。他将马仙文化概括为“护国、孝敬、应求”,并结合当代价值观,用现代语言进行了分析表达。
论坛及研讨会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完成了各项议程。叶毅青副主席作小结讲话,她说,今天的活动时间虽短,但意义非凡,与会的各部门、县马仙非遗研究会要认真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按照张峰主席的讲话要求,积极推进申遗工作。
最后,叶毅青副主席代表主办方感谢与会学者专家助力马仙信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落地见效,早出成果。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领导、学者专家、马仙非遗研究会参会成员一起合影,记录了这一重要时刻。